万花楼论坛信息网,一品楼品凤楼论坛QM,51pc·mc品茶官网ios,金丝阁 兼职论坛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中位协在京发布《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2025/05/19 12:00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46%,达到1699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29.51%。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8.21%,达到4059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70.49%。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总数量已接近2万家,从业人员总数近百万;在境内上市的业内相关企业(含新三板)总数为94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体产值的9.52%左右。在知识产权方面,截至2024年底,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已突破12.9万件,同比增长4.8%,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白皮书指出,2024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升级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使得对卫星导航设备及时空数据的需求持续释放,为北斗时空信息应用与服务市场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北斗在行业领域和大众消费领域的深化应用,使市场活跃度不断增强。北斗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北斗系统服务及相关产品已输出到14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模式不断丰富,多项国际标准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北斗系统的国际话语权。随着北斗规模应用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有力推动了专业领域和大众消费领域具有北斗功能终端设备的销量新增和存量替代。


      北斗规模应用与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自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气象预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4年,北斗系统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其高精度定位、短报文通信、时空信息服务等核心能力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北斗跨界融合不断深化,与5G、AI、物联网技术结合,催生无人农场、数字工地等新业态;精度与可靠性不断提升,米级定位、短报文功能已在电力和应急等关键领域成为标配;国际化拓展顺利推进,北斗加速“出海”,服务“一带一路”。
      在农业领域,北斗应用向着智能化和精准化升级,已从单一导航向全产业链智能化延伸,显著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为提升单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交通领域,北斗已经成为公路巡检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保障“两客一危”车辆的安全运行和高速公路与铁路的边坡、桥梁、路基等基础设施的安全;在港口装卸和堆场的全自动化作业中,安装了北斗导航设备的无人集卡运行效率提升了25%,“5G+北斗”的模式正在打造更多的智慧港口;中国民航已建成低空飞行服务三级体系,北斗机载终端覆盖率已达95%,支持无人机配送、城际运输等新业态,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低空经济。在电力领域,北斗技术助力电力系统实现精准监测与高效管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将北斗用于设备监测和巡检,输电隐患排查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还利用北斗短报文解决配电网信号盲区问题,故障处理效率显著提升。在应急管理领域,北斗助力快速响应与灾害防控,在防灾减灾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地质灾害多发的贵州、云南、四川和广西等?。ㄗ灾吻牙奂撇渴鹆耸蛱?套北斗普适型接收机,有效提升了地质灾害预警准确率。此外,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北斗应用的又一重要领域。北斗将在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关键设备及零部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和运营服务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北斗产业化发展方面,我国建立北斗规模应用机制,坚持研发自主产品,构建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夯实生态发展链,持续推进各行各业和大众消费领域的规?;τ?,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催生新经济新业态的重要驱动力。目前,北斗基础产品供应链稳定,芯片、???、天线等系列基础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性价比持续提升,已经实现亿级量产规模,有力支撑了自主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健发展。北斗芯片制程不断进化,2024年国内首款14纳米北斗高精度授时芯片模组已经研发成功,基于该芯片开发出一系列模组和终端,推向市场后反响良好。北斗专业应用市场也不断拓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交通、公安、应急、能源、通信、水利、农业、广电等主要行业和领域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总量接近3000万台/套。在交通、农业、公安、广电、移动通信、能源等6个行业或领域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数量均已超过100万台/套,其中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数量最大,超过1350万台/套。北斗大众应用发展快速,工信部批复了北斗三号短报文公众应用商用试验,中国移动推出了北斗短信产品,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款型具备了北斗短报文功能;北斗高精度车道级导航已基本实现了全国城乡镇道路全覆盖,可在车道指引、隧道导航、事故预警等方面提供车道级导航功能,提升用户驾驶安全和通行效率。
      2024年,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超过4.1亿台/套,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94亿部,车载导航仪市场终端销量超过2000万台,包括手持、物联网、穿戴式、车载(含两轮车)、高精度、船载等在内的各类监控及定位终端设备销量超过1.2亿台/套。截至2024年底,国内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槔奂瞥龌趿拷咏?3亿片(含智能手机),具有北斗功能的各类型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20亿台/套(含智能手机)。

      五大区域发挥特色优势保持稳定增长
      2024年,具有传统发展优势的五大产业区域和产业发展重点城市积极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布局,巩固了区域发展特色优势,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根据研究统计,2024年,五大区域实现综合产值约4347亿元,在全国总体产值中占比高达75.49%。其中,珠三角地区综合产值达到1213亿元,京津冀地区综合产值达到1184亿元,长三角地区综合产值达890亿元,鄂豫湘地区综合产值达到563亿元,川渝陕地区综合产值达到497亿元。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重点区域产值分布


      此外,2024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涉及的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以及海南地区等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深度持续加深,为各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据不完全统计,五大区域共累计推广应用各类北斗终端近1580万台/套。而从更大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范围来看,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已累计推广应用各类北斗终端超过2220万台/套。


     北斗“出海”效应明显,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在北斗国际化发展方面,北斗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签署了中俄、中巴、中阿、中沙、中白等合作文件,全面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持续扩大北斗国际“朋友圈”,产品出口14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尼日利亚、突尼斯、塞内加尔、喀麦隆、吉布提等30多个非洲国家建设了北斗CORS站,为当地的国土测绘、水利、交通、农业、林业、采矿、车辆管理、气象监测等多个领域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此外,作为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秘鲁钱凯港成为了南美首个应用“5G+北斗高精度定位+AI”的智慧港口。
      同时,北斗国际交流合作也在持续推进。中俄两国总理在第二十九次定期会晤中指出,深化卫星导航领域合作,促进北斗和格洛纳斯系统及其增强系统实现更高程度的兼容和互操作,加强两系统服务性能的联合监测和评估、用户信息支持,以及两系统应用发展,提高两系统向用户提供导航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并将两系统更广泛应用于两国各经济部门。我国还与南非、尼日利亚分别签署了关于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合作的双边文件。


      北斗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开启产业新方向
      低空经济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北斗时空技术为核心主线加速发展,其应用场景已覆盖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等多元领域。当前我国低空经济仍处初级阶段,空域利用率不足5%,面临适航认证周期长、基础设施待完善等挑战。未来,随着技术持续突破、政策体系深化,以及国际合作拓展,北斗将推动低空经济向立体交通网络重构、智慧城市融合、乡村振兴等方向延伸。这一进程不仅需要攻克电池续航、空域算法等技术瓶颈,还需通过“监管沙盒”试点和国际标准共建,实现安全与创新的动态平衡。
      中国民航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至2035年更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这一蓬勃发展的产业蓝海,正为低空经济核心基础设施——北斗系统,开辟全新发展机遇。作为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服务的核心支撑,北斗系统深度嵌入低空经济全产业链。随着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与深化,北斗系统将加速与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在低空交通管理、应急救援、低空物流、低空文旅、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领域发挥更大效能,持续为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与此同时,低空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将促进北斗产业发展。海量的应用需求将推动北斗技术迭代升级,加速北斗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助力北斗系统在全球卫星导航市场中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开辟新的增长极,实现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双向赋能。


      低空经济是以北斗时空体系为核心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典型范式。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进程中,首要任务是构建低空空域内无人机、eVTOL 飞行器等航空器的高效管控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高度依赖通信与导航两大核心能力。鉴于低空空域远离地面、环境复杂的特性,通信导航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依托空天与地面基础设施的深度协同,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国家战略性空天基础设施,在此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从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战略部署来看,低空经济发展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群培育与应用场景拓展三大方向。北斗系统凭借技术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研发及系统解决方案、应用服务等维度与低空经济形成深度融合,将极大助推产业发展。


      大众消费领域将成北斗规模应用主战场
      在大众应用市场方面,2024年北斗在智能手机、穿戴式设备、乘用车前装、消费型无人机、电动自行车等方面持续发力,应用规模进一步提升。其中,已有约2.88亿部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定位功能,占比达98%;大众地图软件基于北斗高精度的车道级导航功能已覆盖全国99%以上的城市和乡镇道路,11家主要电子地图服务供应商提供位置服务日均超1万亿次,日均提供导航服务总里程超40亿公里;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开放测试道路3.2万公里,完成约1万公里道路智能化改造,安装路侧单元8700多套,我国乘用车L2级新车渗透率为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11%;近年来全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约5000万台,随着《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发布,北斗规?;τ糜型粢桓鲂碌睦逗J谐?;在健康管理、运动追踪和智能互联等需求的推动下,2024年可穿戴设备市场稳步增长,其中,全国腕戴设备市场(含手表、手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6116万台,同比增长19.3%,其中具有GNSS定位功能的超1800万台。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十四五”时期,大众消费领域的北斗应用虽然潜力巨大,但规?;潭热聪喽灾秃蟆5鼻?,重点行业领域的北斗应用已形成成熟的技术生态,规模增长逐步趋于平稳,而大众消费领域正成为北斗规模应用的主战场。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大众消费市场蕴藏着海量需求。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等与位置服务高度相关的产品,用户基数动辄以百万、千万甚至亿级计,远超行业应用规模。二是我国具备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从芯片模组到终端设备的全链条生产能力,足以支撑北斗技术大规模集成应用。三是北斗在大众消费领域已形成深厚基础。国内外主流智能手机全面兼容北斗定位系统,搭载北斗三号短报文功能的国产手机年销量突破百万台;北斗三号短报文服务正式开启大众商用试点;多款国产新能源汽车集成北斗高精度定位与短报文通信功能;电子导航地图的北斗定位服务日均调用量高达6000亿次,高精度车道级导航已实现全国城乡镇全域覆盖。


      随着行业市场增长渐趋平稳,大众消费市场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旺盛的使用需求与成熟的产业配套,正加速成为北斗规模应用的核心增长极。这片蓝海不仅将推动北斗技术走向千家万户,更将重塑北斗产业生态,为其开辟广阔的发展新空间。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时空信息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运行的关键要素,“+北斗”深度融合应用正加速迈向必然。将大众消费领域确立为北斗规模应用的下一个主战场,既是顺应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开辟发展新局的重要抓手。这一战略布局不仅能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海量用户需求,为北斗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北斗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更有望打破北斗国际化发展瓶颈,通过高品质的大众北斗产品与服务叩开国际市场大门,全方位提升北斗系统的国际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未来,随着北斗在大众消费领域的深度渗透,我国将着力构建覆盖数十亿用户的应用服务体系,全面形成“行业应用筑基、大众应用拓展”的协同发展格局。届时,北斗系统将深度融入全球数字经济生态,成为驱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持续释放卫星导航技术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能,为全球时空服务产业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升级换代,向着万亿时空服务产业阔步迈进
      到2035年,我国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将经历三个时期,分别是导航产业培育起步期(1991—2004年)、北斗产业自主创新期(2005—2020年)和时空产业开拓发展期(2021—2035年)。
      伴随我国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产业也在不断实现迭代升级,当前阶段是从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向综合PNT与时空服务产业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这里所说的“综合PNT与时空服务产业”是指,以北斗/GNSS提供的定位、导航、授时功能为核心,并融合多种先进技术,综合利用不同原理的多种PNT信息源,经过云平台控制、多传感器的高度集成和多源数据融合,生成时空基准统一的,具有抗干扰、防欺骗、稳健、可用、连续、可靠的PNT服务信息,以通过各种通信手段(移动互联网、北斗短报文、天基互联网等)向用户/市场提供更加智能化、先进化的应用/服务为目的,围绕基础设施、技术、数据、产品、系统、解决方案等进行包括研发、生产、制造、销售、集成、应用、运营、服务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集合。


中国时空服务产业的范畴和内涵


      从产业生态演进视角来看,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是以卫星导航技术创造及其系统建设为基础,以提供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及位置服务为主要应用场景,发展形成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生态体系。而时空服务产业是以综合PNT技术创造及其系统建设为基础,以提供基于综合PNT系统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服务为主要应用场景,发展形成时空服务生态体系。从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生态体系演进到时空服务产业生态体系,是北斗系统与新兴系统融合发展的必然,也是“北斗+”融合创新与“+北斗”时空应用发展的必然。当前及未来,产业迭代升级的过程还将继续朝着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和更加安全的方向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十四五”时期,正是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向时空服务产业跨越升级的初始发展阶段。
      因此,2025年产业研究将立足于时空服务产业的范畴,面向新的应用市场,涵盖地理信息、遥感、室内定位、低轨星座、移动通信、惯性导航、视觉导航、地磁导航、大数据等能够产生和处理时间空间信息的相关领域,以及相关服务提供商。在此基础上,预计2025年我国时空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将超万亿元人民币。
      下一代北斗系统和国家综合时空体系都将在2035年前建设完成,从当前到2035年这一产业发展新阶段,如何紧密围绕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综合时空体系的建设要求,充分结合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打造我国综合PNT系统,更深入、更广泛推进时空服务,发展时空智能服务产业,是值得重点研究和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站在当前“十四五”末期和“十五五”即将开局之际,从时空服务产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视角来看,应进一步大力推进北斗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化融合应用,鼓励时空信息与互联网、物联网的大众消费服务相结合,以及同步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这些都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北斗应用发展与产业生态建设的关键。
      到2035年,时空服务产业发展将一直朝着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方向不断迭代演进??梢韵爰ü罨幸等诤洗葱?、优化区域产业协同、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必将开创国家综合时空智能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新蓝图,从而最终形成一个极具活力的时空服务产业的新生态。